圖書封面:
讀者介紹:
任靜,女,漢族,共青團員,2000年6月生。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19級信息班學生,内蒙古師範大學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學生會團建部門負責人,内蒙古師範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第九期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學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第二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學員,曾參與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第十五次學生代表大會被評選為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第十五屆學生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曾參加内蒙古師範大學第六屆校園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表演。在疫情期間積極參加抗疫活動,被評為“抗疫小衛士”稱号。
講讀内容:
《80位共産黨人的故事》
在人民軍隊的第一代将帥中,早年留洋以圖科技強國者不在少數。他們後來雖投筆從戎,卻從未放棄過當年的理想,聶榮臻元帥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曾參加南昌和廣州起義,是紅軍的創建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他又領導科技工作,為研制“兩彈一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出生于四川江津縣(今屬重慶)。他8歲入私塾,後入高等小學,1917年夏考入江津中學。在校内,他接觸到《新青年》等雜志,曾與同學相約“我輩要以報國為根本,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業”。五四運動爆發後,他因參加抵制日貨運動被校方勒令退學。恰逢當時四川勤工儉學運動迅猛發展,他決定到西方去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1921年初,聶榮臻到達法國,在那裡結識了周恩來、蔡和森、陳毅、鄧小平等人,成為志同道合的戰友,思想上也從“實業救國”轉變為信仰共産主義。1922年,他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翌年春加入中國共産黨。1924年秋,他來到莫斯科,進入東方大學學習,後來與葉挺等人被秘密派往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學習,成為中國共産黨早期培養的寶貴軍事人才。
1925年,聶榮臻回國後,先在黃埔軍校政治部任秘書兼政治教官,北伐戰争開始後任廣東區委軍委特派員,負責傳達黨的指示和調配幹部。1927年南昌起義前夕,他協助周恩來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特别是成功地組織了以葉挺獨立團為基礎的第二十五師,參加南昌起義。同年12月,聶榮臻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并身先士卒戰鬥在第一線。
廣州起義失敗後聶榮臻赴上海轉入地下,負責軍委的日常工作。他終日兜中揣一張月票在市内奔走 ,還練就一身跳電車甩掉特務盯梢的本事。1931年底,他進入江西瑞金,不久任紅一軍團政委。作為主要領導人之一,他率領這支紅軍主力南征北戰長達五年。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聶榮臻任第一一五師副師長,率部開赴抗日前線,參與指揮了平型關大戰。此後,他率2000多人進入五台山區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半年多就将部隊發展到4萬人,建立了毛澤東稱贊的“抗日模範根據地”。1944年8月,聶榮臻赴延安出席“七大”。抗戰勝利後,他繼續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後擔任華北軍區司令員,領導了華北解放戰争。
新中國成立後,聶榮臻曾任北京市市長、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等職。1956年11月,他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後又兼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主任等職,成為新中國科技事業奠基人。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廣大科技工作者先後試驗成功了“兩彈”(核彈、導彈)“一星“(人造衛星)。
晚年的聶榮臻仍然關心國防科研和軍隊建設,關心國家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1992年5月14日 ,這位共和國僅存的一位元帥 ,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93歲。
舊中國的極度貧窮落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和優質商品的入侵,刺激了當年一代青年學子奮起,尋找救國圖強之路。聶榮臻的家鄉四川雖然相對封閉,然而自從“千裡江陵一日還”的長江水道被洋輪駛入後,渴求外向發展且人口過剩的蜀中在近代形成了一股出外求學謀生的風潮,這個内陸省份的學子一躍而成為留學日、法等國的先進。五四運動後的兩年中,四川留法勤工儉學學生達492人,為全國各省之最。這批四川學生中,又以聶榮臻所在的江津人最多,共有40多人。
他們起初多是胸懷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想,遠涉重洋到西方學習科學知識。當時的歐洲正值十月革命後社會矛盾加劇、各種思潮活躍之際,不少留法青年由此接受了馬列主義學說。聶榮臻在1922年給父母的信中曾寫道:“拯父老出諸水火,争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這表明他已經完成了決心先實行社會革命的思想轉變。
新中國成立後,戎馬半生的聶榮臻感到終于有條件實現青年時科技救國的理想,欣然接受了領導國家科技工作的重任。曆史似乎在這裡轉了個彎,其實這也是中國特定的國情使然。如果不以革命徹底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也不可能有科技強國的前提。聶榮臻後來曾說:“我的前半生參加了組織和建立武裝隊伍的工作,後半生我緻力于組織和建立科技隊伍的工作。”這是元帥對自己一生的概括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