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類
相關鍊接 
背景:
黨建思政

【學黨史,正青春】——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領學黨史講讀活動(第二十九期)


[日期:2021-06-20]


圖書封面:

讀者介紹:

闫淑娜,女,漢族,共青團員,2001年10月出生,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19級信息與計算科學班團支書。内蒙古師範大學第九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學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班學員。曾獲2020年數維杯國際競賽成功參賽獎,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中三等獎,内蒙古師範大學團委黨章知識線上競賽二等獎,2019年度獲得百佳志願者,在2019~2020 獲得校級一等獎學金,2019~2020獲得勵志獎學金。

講讀内容:

《80位共産黨人的故事》

從中國共産黨獨立領導戰争起,劉伯承就威名遠揚。他以一個舊軍隊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贊譽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将風。正是這種傳統的美德與革命求新精神結合,為黨的軍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訓練起到了奠基作用。

劉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開縣(今屬重慶)農村。因父親是個務農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劉伯承從小就被督促讀書練字,後靠族親資助入縣城高等小學堂。15歲時父亡家貧,劉伯承回家務農,還到鎮上賣字。1912年,他到重慶考入軍政府将校學堂,畢業後被分配到川軍當司務長、排長,此後因善于用兵在戰火中職務不斷提升。在豐都戰鬥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右太陽穴鑽入,又從右眼飛出。德醫診所為他施手術共割74刀,他以當年關公刮骨之氣概忍受。那個傲慢的日耳曼軍醫手術後稱贊他是“軍神”。

劉伯承雖被稱為川軍名将,卻痛感舊軍隊和官場黑暗,經同鄉共産黨員吳玉章啟發,他離川到北京等地同趙世炎等結交,接受了馬列主義,于1926年4月加入共産黨。順泸起義失敗後,他東下武漢,拒絕國民黨要人的拉攏。這時,周恩來要到南昌組織起義,他對劉伯承傾慕已久,剛剛相見便邀他作為軍事助手。1927年8月1日起義時,劉伯承任統轄全軍的參謀團參謀長,從而成為中國共産黨建軍史上第一位總參謀長。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失敗後,劉伯承轉赴蘇聯,先入高級步兵學校,又入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回國後到上海,劉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為軍委參謀長,黨内領導還将他比作古代的兵聖孫子。1932年,劉伯承進入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他像大革命時辦黃埔軍校那樣,辦一個“紅埔”。長征到達貴州時,中央又要他複任總參謀長。進入四川後,他因熟悉當地情況,率先遣隊行動,搶渡金沙江,又與彜民首領歃血結盟,保證全軍安全通過,接着又去指揮搶渡大渡河。

抗戰開始後,劉伯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率部挺進太行山。在創建晉冀魯豫根據地的鬥争中,他與日寇作戰時因地設伏,屢創殲滅戰的奇迹。蔣介石在1938年洛陽的軍事會議上也不得不表揚,說劉伯承智計過人,不愧是軍事家。日本第一軍專門組織敢死的“挺身隊”,深入根據地,偷襲八路軍總部并欲刺殺劉伯承等,劉伯承卻以“敵進我進”的态度與之周旋。别人勸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的說:“自打從軍起,我就做好了準備。路死路埋,溝死溝埋,狗吃了得個肉棺材。”解放戰争中,他與鄧小平一同率軍挺進中原,決戰淮海,進軍大西南,在全國五大戰略區中擔負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後,劉伯承請辭西南軍區司令員等職。當軍委問他是否想任總參謀長時,他說,年紀大了,總長已當過四次了,還是去辦學校、當教書先生吧!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軍事學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帥軍銜,後受到不正确的批判。他自稱是一名“殘廢軍人”、“編外參謀”,潛心研究如何保衛國家安全。60年代中後期,劉伯承身體日衰。1972年,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口授信件,對戰略問題提出看法。後來他失去思維能力。1986年病逝。

劉伯承不願别人稱他為軍事家。當蘇聯軍事百科全書要稱他為“軍事家”時,被他改為“革命軍人”。這不僅是出于謙虛,而且更在于他深知革命與軍人兩者結合的意義。

回顧劉伯承走過的道路,與朱德、葉挺有近似之處,即同樣出身于中國近代受壓迫的農家,為改變自身、家庭和國家的命運走上投軍之路,并接受清朝“新政”後開辦的講武堂的教育。然而,這些依照德國、日本模式建立的軍校、并不能改變中國落後挨打和腐敗内亂的面貌,從這裡畢業的軍官大都成為車間的工具。劉伯承與他川軍中的同事最後分道揚镳,選擇了共産黨領導的革命。并把自己的軍事才能奉獻出來,才創造了戰史上的輝煌。

在将星燦爛的近代戰争史上,劉伯承是把國外先進軍事科學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的典範,他特别注重翻譯外國軍事書籍,同時也珍愛中國的優良傳統。1950年,中央軍委決定籌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劉伯承卻認為這裡有文化遺迹,軍隊不應占用,最後選擇了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的舊址。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