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分類
相關鍊接 
背景:
黨建思政

【學黨史,正青春】——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領學黨史講讀活動(第二十一期)


[日期:2021-06-01]

圖書封面:

讀者介紹:

  趙鳳嬌,女,漢族,中共黨員,1998年8月生。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17級數學與應用數學漢二班學生,内蒙古師範大學第八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學員,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第一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大學生骨幹培訓班學員,曾參加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先後擔任班級班長、社團負責人等學生工作。曾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一等獎學金,校級二等獎學金,内蒙古自治區第五屆師範生教師技學大賽一等獎,校級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兩次),院級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二等獎 (兩次),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内蒙古賽區三等獎,校級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校級英語閱讀競賽三等獎、校級黨史知識競賽三等獎。

講讀内容:

《80位共産黨人的故事》

  鄧小平光輝偉大的一生,貫穿整個 20世紀,猶如一部壯麗輝煌的史詩,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一部高亢激越的樂章。在長達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曾為建立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豐功偉績,并在新的曆史時期創立了鄧小平理論,被贊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是當之無愧的世紀偉人。

  鄧小平,1904 年生于四川廣安縣。原名鄧先賢,進私塾後改名鄧希賢。他由私塾轉入新式小學堂,又入廣安縣中學,1920 年夏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到法國後,先後到幾個工廠做工,體驗到生活的艱辛及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1922 年,鄧小平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 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26 年鄧小平離開法國到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春他受黨組織派遣回國,到西北馮玉祥的部隊裡做政治工作。同年6、7月間他轉赴漢口,在中共中央機關工作。同年夏武漢政府公開反共,他轉入地下,将名為鄧小平,并參加了黨的“八七會議”。

  1927 年年底,他随中共中央機關秘密遷往上海,于1928年至 1929 年任中央秘書長。1929 年夏,鄧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前往廣西領導起義。化名鄧斌,同年12 月同張雲逸等一起領導了百色起義。随後他出任紅七軍、紅八軍政委和前敵委員會書記。在四個月裡,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擴大到二十餘縣,紅軍發展到 7000 人。由于黨内“左”傾錯誤的影響,部隊不得不轉戰七千裡,于1931年進入江西與中央紅軍會師。

  1931年夏,鄧小平進入江西革命根據地,先後擔任瑞金縣委書記和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長。推行“左”傾冒險主義的臨時中央遷到江西蘇區後,鄧小平等堅持從實際出發,執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确路線,反對“左”的政策,結果臨時中央對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進行了鬥争,鄧小平被撤銷省委宣傳部長的職務。這是他在黨的政治生活中第一次受到錯誤處分。後來,在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支持下,鄧小平被調到總政治部擔任秘書長。1934 年紅軍長征時他随軍行動,途中參加了遵義會議。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鄧小平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翌年1月又任一二九師政委,與師長劉伯承一同指揮部隊戰鬥在太行山區及其周邊。1943 年他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

  1945 年日本投降時,劉鄧領導的晉冀魯豫解放區已擁有2400萬人口、30萬部隊,成為全國最大的解放區。解放戰争期間,鄧小平和劉伯承一起首先率領野戰軍轉戰晉冀魯豫地區,1947 年又奉命挺進中原,所部于 1948年在全軍整編中又稱第二野戰軍。在淮海戰役期間,鄧小平擔任總前委書記,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取得戰役全勝。1949 年春渡長江時,鄧小平又作為總前委書記統轄兩個野戰軍作戰。随後,劉鄧又率三野進軍西南。劉鄧大軍以在解放戰争中能完成重大戰略任務而聞名天下。

新中國成立後,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1952 年他調到中央,擔任副總理,後又擔任黨中央秘書長等職務。1956 年在中共“八大”上,鄧小平做了修改黨章的報告,在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從“八大”到“文革”的十年中,鄧小平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長達十年。1966 年“文革”開始,在十年動亂中他兩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鬥争。其間他于1973 年恢複副總理職務,1975 年又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曾力挽狂瀾,同“四人幫”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粉碎”四人幫”以後,鄧小平于1977年被恢複黨政軍領導職務。在1978 年末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對黨的工作實行曆史性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經過這次全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1981年,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1982年擔任中顧委主任。1989年他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從領導崗位上完全退下來。1992年初,他視察南方并發表重要談話,對改革開放起到重大推動作用,并為開好“十四大”作了充分的理論準備。1997年2月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鄧小平理論成為留給全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财富。

  偉大的時代會造就偉大的人物,偉大的人物也能推動時代的前進。江澤民在鄧小平同志追悼大會上曾這樣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鄧小平是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表揚他“人才難得,政治思想強”。他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錘煉出鮮明的革命風格。他一向尊重實踐,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常規,既借鑒世界先進經驗又不照搬别國模式,總是從中國的現實和當代世界的特點出發去總結新經驗,創造新方法,尋找新路子。他崇尚實幹,行動果斷,在曆史上的關鍵時刻作出的重大決策表現出非凡的膽略勇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