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封面:
讀者介紹:
郭宇傑,男,漢族,2001年1月生。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2019級數學與應用數學漢一班學生。曾獲校級二等獎學金,數維杯數學建模競賽成功參與獎,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具大賽實物組優秀獎,被評為院級優秀團員,校級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者。
講讀内容:
《80位共産黨人的故事》
張太雷的名字,是與中國共産黨的創建及廣州起義緊密相連的。他由英文翻譯出身,成為黨内最早的國際活動家,在武裝暴動中又擔任指揮。張太雷與那些被害于刑場、監獄的烈士們不同,他是第一個犧牲于戰鬥火線的中央政治局成員,其英勇精神長期受到人們稱頌。
張太雷,原名曾讓,字泰來,參加革命後改名,立志把自己化為改造社會的"巨雷”。1898年,他生于江蘇常州一個沒落封建世家。童年靠寡母做針線活和借債上學,讀一年私塾後轉入新式小學。校長見其成績優秀,資助他考入常州府中學堂。辛亥革命時,他參加過街頭宣傳和軍訓。1915年,他考入北京大學法科,後因家境困難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法政科,邊讀書邊搞翻譯。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他作為天津學聯的代表赴北京結識了李大钊等人,随後接受共産主義思想。1920 年春天,共産國際代表魏金斯基來華找李大钊、陳獨秀商議建立共産黨的事宜,張太雷擔任翻譯。随後,他參加了北京的共産黨小組,并于1921 年初奉派赴蘇俄,擔任國際遠東局中國科的書記。
1921年8月,張太雷回國,為剛剛參加完中共“一大”的共産國際代表馬林當翻譯。不久,張太雷陪馬林去會見孫中山,接着又去莫斯科,曾向列甯建議,在遠東召開共産黨人的大會應突出民族革命的性質,表現出政治遠見。翌年,他回國參加中共“二大”。1923年春,他受孫中山委派,與蔣介石等五人共同組團到蘇聯參觀。
1925 年1月,剛回國工作不久的張太雷主持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的“三大”,會上決定改團名為共産主義青年團,他還擔任了團中央書記。随後,張太雷到廣州,擔任蘇聯派駐國民政府的顧問鮑羅廷的翻譯,同時兼中共廣東區委宣傳部長。
1927年春,他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大革命失敗、陳獨秀離職的緊要關頭,張太雷又與周恩來等五人共組中央常務委員會領導全黨。9月間,他代表中央趕往廣東潮州,迎接南下的南昌起義部隊。起義部隊失敗後,張太雷布置了疏散工作後才返回上海向中央彙報,馬上又奉派回廣州領導起義。
縱觀他參加建黨後的七年間,在國際國内從來都是東奔西走,是當時黨内旅程最長的活動家。1927年11月末,張太雷經香港秘密潛入廣州,擔任領導起義的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指揮。
在籌備暴動的十幾天,他不顧危險奔走于街巷和江汊,在船艙内、大橋下和小戲院内召開各種會議,親自向工人、教導團官兵和黨員積極分子做動員。12 月 11 日淩晨起義爆發,他身穿軍裝,脖系紅領帶,在攻占的公安局大樓上豎起廣州蘇維埃政府的大旗,這是中共在大城市内通過暴動建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
廣州起義時,各方面工作都由張太雷主持,他連續兩三天不休不眠。12月12日,城外和部分街道上已是槍聲大作,張太雷仍毫無畏懼地召開蘇維埃政府成立大會,并向群衆發表演說。午後大會結束,他乘汽車途中遇敵犧牲。張太雷犧牲後,整個起義失去指揮,12月13日隻有教導團撤出奔向海陸豐。
廣州起義雖然失敗,卻為後來的革命勝利奠定了一塊重要基石。
張太雷與建黨時的許多精英如周恩來、劉少奇等都是同年出生,都是受五四運動的影響,由民主主義走向共産主義。
張太雷成長的環境,是在受西方影響較深的蘇南。上中學時,他還信奉過基督教。但是,他從小同情勞動人民,看到耶稣并不能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再目睹外國傳教士的行為,轉而采取激烈的反洋教态度,并投身革命。這位想把自己化為震驚社會的“太雷”的青年革命家,寫下的最光輝篇章就在廣州。論起近代的廣州起義,國民黨與共産黨各組織過一場。1911年同盟會為反清奮起拼殺,72 名烈士的确可歌可泣,不過畢竟是脫離民衆的少數先覺者的孤軍拼殺。1927 年在羊城掀起的驚天暴動,卻是工農兵三方面的上萬群衆自覺地為本階級利益去戰鬥,起義失敗後收殓了5700 具烈士遺體。共産黨人能代表大多數民衆,能發動大多數民衆,這也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原因。張太雷的努力雖然沒有成功,卻為喚起工農千百萬邁出了重要的一步。